极简洛阳史lt一gt三分钟带你了

传在文字发明之前,伏羲治理天下,在洛阳孟津黄河边观察了背负图点的祥兽“龙马”,从中获得启示,进而创立了阴阳、四象、八卦,这就是“龙马负图”的传说。“河图”成为传说中华夏先民从蒙昧走入启蒙的标志,伏羲也因此被尊奉为人文始祖。

黄帝的曾孙帝喾定都于亳(相传今洛阳偃师)。共工头撞不周山,天柱折断,大地倾斜,帝喾下令火正吴回带兵平乱,放逐共工氏到幽州。相传帝喾品德崇高,深受百姓的爱戴。帝喾生了四个儿子;后稷封到西方,是周朝的始祖,契封到东方,是商朝的始祖,挚和尧在帝喾之后相继为帝。

帝尧晚年洪水滔天,四岳举荐崇伯鲧(相传封地在今洛阳嵩县)治水,九年没有成功。帝尧在羽山处死了鲧,任用鲧的儿子禹接替。禹观察洛河里神龟背上的图案“洛书”受到启发,治水成功,成为天下共主。大禹治水的过程记载在《尚书·禹贡》,当时的已知世界被划分为九州,洛阳属禹贡九州的豫州,居其他八州之中央。“豫”是安逸舒适的意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取得了权力。有扈氏不服,率领部族讨伐启,大战于甘(相传在今洛阳西南)。启在战前作《甘誓》,称他的权力是“恭行天”的,这便是中国君权天授的滥觞。启击败有扈氏,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古代文献中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开始。

启的儿子太康的国都在斟。太康只顾游玩,不理政事,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领羿,率军迁至夏的属地穷石(相传在今洛阳南),与当地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穷氏,并趁太康在外游玩时夺取了夏政。太康的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汭(洛水汇入黄河处),作《五子之歌》,叙失国之事,表达中国原始的政治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太康的后人少康联合方国部落消灭有穷氏,后世称“少康中兴”。一种传说少康就是杜康,在逃亡期间发明了用粮食酿酒的方法,被尊为酒祖。

夏的都城多次迁移,桀时才又回到斟。史书记载桀是位昏庸好色的君王,暴虐民众,大兴土木,使得诸侯叛离。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此时是专为夏王室征伐的方伯,史书称赞他修德爱民、宽厚仁慈。诸侯纷纷弃桀归汤,汤也借机网罗人才。有莘氏(相传今洛阳伊川)不满桀的统治,与商汤联姻,伊尹作为陪嫁的奴隶接近商汤,得到重视,被授予天下之政[注26]。汤派伊尹到夏廷朝贡,潜入观察夏地的动静,并不断讨伐亲夏的属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羽翼丰满后,汤会集诸侯盟国,宣告与夏作战,与桀在鸣条(今洛阳附近)决战。桀战败逃至南巢。灭夏后,汤在夏都斟附近营建都城西亳以监视夏的遗民。

夏代以及夏商交替时期的历史扑朔迷离,迄今并未发现当时的文字佐证。根据后来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和商都西亳的位置大致都在洛阳盆地:《今本竹书纪年》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史记正义》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史记·吴起列传》言:“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汉书·地理志》说:“尸乡,殷汤所都。”《水经注》说:“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括地志》说:“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

三皇五帝的传说、夏代和商代前期的半信史,是关于洛阳的最早资料,正在不断地与最新考古成果相印证。

新石器时代——人猿相揖别

河洛地区的先民在距今年左右,步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洛阳一带人口急剧增多,气候由湿润转向干旱,生存在这里的大象、犀牛、水牛已经灭绝,大片的黄土覆盖了草原和丛林。洛阳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有余处,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以及伊、洛、瀍、涧流域,包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堆积,层次清晰,且有明显的连续性。

裴李岗文化是迄今洛阳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距今约年到年,主要遗址有偃师高崖和宫家窑等。当时已经懂得畜牧和耕种。人们会在田里种植小米,又会在家里养猪。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陶器多为手制,以红陶和灰陶为主,石器以磨制为主,有纹饰的器物较少。裴李岗文化亦是现时中国已知的最早陶器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年到年。年瑞典地质学者安特生在洛阳附近的仰韶村首次发现彩陶文化,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源。洛阳分布有孟津妯娌遗址、洛阳王湾、史家湾、孙旗屯、矬李遗址等。这时已出现发达的磨制石器和精致的骨器。陶器多是手制或轮制,主要呈红色,常有彩绘图案或织物纹路。彩陶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当时人已经习得渔猎和编织。村落有一定的布局,村外有墓地和窑场,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

龙山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年至公元前0年,以表面饰有绳纹与篮纹的黑陶为主要特征。洛阳附近的龙山文化遗址分布稠密,在伊、洛、瀍、涧沿岸的分布几乎与当今的村落相当。目前发现的重要遗址有:庙底沟、煤山、王湾、孙旗屯、小潘沟、高崖等遗址。当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有比较发达的畜牧业。制玉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种类丰富、琢磨精致、造型优美。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二里头文化——东亚青铜潮

龙山时代末期,黄河流域城邦林立,犹如满天星斗。研究表明,黄河在公元前±年有过一次大变道,由东流(山东入海)转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这次洪水泛滥影响到中下游诸多互不相干的氏族部落,其中对下游的影响比中游要大,下游的龙山文化在这个时期出现文明退化现象,城郭规模缩减,制陶技术退化。而中游的龙山文化以嵩山、洛河为中心开始崛起,被认为是二里头文化的雏形。大洪水改变了黄河中下游城邦林立的格局,治水需要一个诸族听命的中央权力来领导,为中国进入国家文明提供了契机与条件。

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在洛阳偃师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遗址,碳14测定遗址距今大约-年。二里头遗址规模之大是远古黄河流域前所未见的,也是同期考古文化中没有的。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群、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作坊区、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作坊、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还发现有绘刻于陶器上的陶纹,疑似象形文字的雏形。考古发掘表明,与此同时,兴盛一时的中原周边地区的各支文化先后走向衰落,到了公元前年前后,中原龙山文化的城址和大型中心聚落也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二里头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以洛阳盆地为依托最终崛起。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几乎遍布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元素向四围辐射的范围更远大于此。

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整个东亚大陆从没有中心、没有核心文化,过渡到出现一个高度发达的核心文化,二里头正好处于这个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转折点上。从“满天星斗”到“众星捧月”,河洛地区在东亚率先步入青铜时代和国家文明。

二里岗文化——分界夏与商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队在洛阳偃师县城西尸乡沟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二里岗文化城址,迄今探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宫殿建筑群密集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城址内发现有城门、道路、居址等遗迹,并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等遗物,既有大型宫殿建筑,又有军事防御设施,具备了早期都城的规模和特点。碳14测定其年代约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间,属于二里岗文化。这一时期,二里岗文化不仅迅速覆盖了二里头文化的分布区,而且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都有极大的飞跃,其城郭布局有浓烈的军事攻防色彩。

考古发掘表明,约公元前年左右,二里岗文化深入洛阳盆地,击败并取代二里头文化,偃师商城的兴起和二里头遗址的衰落基本同时。年前,在洛阳盆地可能发生了史书中的那次“殷革夏命”。约公元前年,偃师商城衰落。随着文字的出现,洛阳步入信史时代。

周公定鼎——礼乐出中原

商朝中后期,西方周部落利用农耕优势逐渐强大起来。周武王趁商国力衰弱,于盟津(今洛阳孟津县会盟镇黄河渡口)召集西夷诸侯会师盟誓,渡过黄河灭掉了商朝。伯夷和叔齐不满武王以下犯上,加上自己世为商臣,以食周粟为耻,隐居于洛阳偃师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

武王克殷时,就有在天下之中的伊水、洛水流域营造新都的想法。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年少的成王。为了巩固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先派召公奭到伊水、洛水流域查看山川地势,而后由周公旦在古时称郏的地方营建新的国都洛邑(今洛阳市瀍河两岸),瀍水以西名王城,居住周人,瀍水以东名成周,居住殷商遗民,并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放置在那里,史称定鼎洛邑。洛邑是中国第一座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所依据的三礼图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图,极大影响着后来各个朝代的城市建设。方格网城市的理念在当时十分先进。成周洛邑建成后成为东方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周天子在此接受诸侯朝贡,并设“成周八师”以征讨东夷、淮夷与南蛮。

周天子以宗周镐京及成周洛邑为西土与东土的政治与交通中心,两京展开连成的千里土地划为周王畿,由周天子直辖。西周初年,召公奭留守宗周辅佐周成王,周公旦留守成周掌控东土,史称“分陕而治”。历代周天子都要效仿先祖兴畋狩之礼,在成周洛邑会见诸侯。年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洛邑之事:“唯王初,迁宅于成周”,“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礼用来分别尊卑,确立等级制度,而乐则用来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引起的对立和矛盾。礼乐制度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也为后来儒家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由此衍生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周南》和《王风》是周王畿洛邑附近民间诗歌的代表:《关雎》、《采葛》等篇向世人倾诉着古代洛阳人的绵绵情思;《螽斯》、《桃夭》等篇表达了古代洛阳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子孙昌隆的愿望;《黍离》表达了古代洛阳人面对兴废沧桑的感慨;《君子于役》描绘了先秦时代洛阳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画面。《小雅》和《大雅》的一部分,是居住在洛邑的王室及公卿大夫所作的正式诗歌。

老子曾在洛阳管理周室的藏书及档案,学问日深,声名日响。孔子就赴洛阳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史称“入周问礼”。《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两位大思想家在洛阳历史性的会面,启发了儒家学说的诞生。后来因周王室内乱,老子辞职归隐,骑青牛向西游历。在洛阳西郊的函谷关被关令尹喜[6]求留,留下五千言《道德经》飘然而去。洛阳是儒家和道家两大学说的启蒙之地。

苌弘学识渊博,在周王室负责观测天象、推演历法、占卜凶吉。前年,孔子到洛阳拜访苌弘,向其请教音乐的知识,史称“访弘问乐”。受苌弘的启发,孔子次年前往齐国聆听了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儒家六艺中“乐以发和”思想即源于苌弘。苌弘忠于周王室,死的悲壮冤屈,长眠于邙山脚下(今洛阳偃师化碧村),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后常用“苌弘化碧”称颂为国捐躯之士。

平王东迁——名义上的天子

前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依赖诸侯国迁移周民到洛邑。此时周王丧失西半部王畿的土地和人口,需要诸侯供给粮食,仅留有天下共主的虚名。洛邑附近的郑国掌控王政大权,屡次挑战周室威严。前年,为缓和矛盾,周郑互相交换人质。《左传》认为这是“礼崩乐坏”的缩影。前年,周桓王率军伐郑,被箭射伤,此后周天子再也无力阻止诸侯间的战争。前年,周公黑肩与王子克作乱未成,周庄王杀黑肩,王子克出奔。前年,五大夫作乱,立王子颓,周惠王出奔。最后仰赖诸侯协助平乱,郑国获得虎牢以东的土地。前年,周襄王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即位,齐桓公受封为霸主。前年,王子带带领狄人攻击洛邑,周襄王出奔。次年晋文公出兵杀王子带,迎接周襄王返回洛邑复位。前年,晋文公召周襄王践土会盟,周室权威尽失,晋文公称霸。周襄王去世时,王畿已缩小,周室无钱安葬。前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今洛阳伊川县、嵩县),进军到洛邑南郊,询问九鼎的轻重,受封霸主称号撤兵回国。前年,王子朝击败周悼王,占领王城。周悼王去世后,晋国扶持周敬王对抗王子朝,苌弘主持在瀍水以东扩建成周给周敬王居住,东西两王分据王畿。前年,晋赵鞅出兵支持周敬王,周王畿再度统一。春秋时代,周王室只能控制洛邑附近,王室内乱不断,诸侯相互征伐,外又有四方夷狄入侵。春秋五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诸侯抵御夷狄,以洛邑为中心的华夏文明得以存续。

战国时期,封建等级宗法制度已荡然无存。前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为诸侯,司马光认为这是礼制崩坏的一件大事。前年,齐威王到洛阳朝见周烈王,是数百年来的唯一也是最后一次。周王畿进一步缩小,前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于王畿(今洛阳),建西周国。前年,赵国与韩国扶持建立东周国(今洛阳东巩义市),周王畿遂分裂,周天子成为无地之王,居东周国。周赧王时,东周公不愿供养,周赧王只能依靠西周公,迁居王城。

东周时期,今天洛阳市行政区划内的其他土地大部分属于晋国和韩国,南部伏牛熊耳山区属于陆浑之戎。宜阳县在韩灭郑之前是韩国的首都。

战国后期,列国互相吞并的战争已白热化。洛阳人苏秦,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游说关东各国,提出合纵抗秦的战略思想,任联盟“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军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苏秦死后,合纵联盟被张仪的连横战略瓦解。秦武王计划进取周王城洛阳。他对甘茂说,我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一睹周天子王城的辉煌。如果能满足这个愿望,即使死去也心满意足。甘茂遂对韩国发动宜阳之战。前年,秦军攻克宜阳,斩首六万,打通前往周王城洛阳的道路。秦武王率领百辆战车到达王城(今洛阳王城公园附近),与孟说比赛举鼎,折断胫骨而死。前年,秦将军摎伐韩、赵,西周君惊恐,联系诸侯,出兵伊阙抵御秦军。秦军攻入王城,夺九鼎,西周国灭亡。前年,秦相国吕不韦攻入巩,东周国亡。至此周朝仅有的象征性统治彻底消灭,洛阳被纳入秦国版图。

秦汉一统——三川郡和河南郡

秦王政初年,相国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采邑洛阳十万户。他在成周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营建,修筑了南宫,使之成为秦灭六国的东方战略基地。吕不韦和他的食客编撰《吕氏春秋》,留下“一字千金”的典故。秦在河洛地区设立三川郡,郡治在洛阳东的荥阳,兼并六国后,丞相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

前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周文的前锋部队经三川郡向秦地进军,号称十万人,战车千乘,破函谷关,给秦朝造成一次沉痛的打击。因后援不力,最后在洛阳西的渑池战败。前年,项羽率楚军西进,攻克三川郡,斩李由,进入函谷关。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不久被汉王刘邦吞并,改设河南郡,治洛阳。刘邦与项羽在洛阳东的荥阳、成皋一线,展开了多年的拉锯战,两军对峙的界河鸿沟被称为楚河汉界。最终刘邦战胜项羽。

洛阳在汉初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前年,刘邦称帝,定都洛阳,在南宫宴请群臣,讨论项羽失败而自己成功的原因,并提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的人才观。刘邦接受娄敬和张良的劝说迁都关中,仍常居洛阳处理政务。西汉时期在洛阳建设了武库和敖仓,并派重臣管理,不过洛阳并不是陪都,刘邦之后的皇帝也很少前往。

洛阳人贾谊从小研究诗书,才学过人,被推荐为博士,每每有精辟见解,得到汉文帝的欣赏。汉文帝打算擢升贾谊,遭到官僚与宗室反对,于是外放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对贬谪不满,写就了骚体赋代表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文风上承屈原、宋玉,下启枚乘、司马相如,是从楚辞发展到汉赋的重要桥梁。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既有纵横家的余风,又有法家论证严谨的影响。

前年,七国之乱席卷关东,洛阳又一次成为全国争夺的焦点。吴王刘濞部下建议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利用山河之险,但刘濞没有听从,最终被周亚夫抢先占据,以洛阳为大本营,平定叛乱。之后洛阳更成为关东第一军事重镇。汉武帝时,宠妃王夫人为儿子刘闳求封于洛阳。汉武帝说:“洛阳有武库敖仓,汉国之大都也。先帝以来,无子王于洛阳者。去洛阳,余尽可。”

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而耻于为关外民。前年,汉武帝下诏将函谷关东移数百里,迁到新安(今洛阳新安县)。汉函谷关一直是各朝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从洛阳出发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洛阳商人之子桑弘羊以财政为专长。汉武帝时连年征战,国用不足。他主持推行盐、铁、酒的专卖制度,又推行均输法,有效调节各地物资流通,增加财政收入,被汉武帝选为托孤大臣之一。汉武帝死后,桑弘羊的政策受到各方“与民争利”的批评。前81年,桑弘羊与其政策批判者展开激辩,会议期间由桓宽担任记录,总结为著名的《盐铁论》。

汉元帝时,中郎翼奉上书建议革故鼎新,东迁洛阳,居天下之中,但未得到同意。王莽篡夺帝位后,效法周朝古制推行改革来挽救社会危机,在洛阳设均司市、钱府官,平定物价、实行盐铁酒专营。12年,王莽效法周朝实行东西两都制,洛阳为新室东都。13年,王莽又策划迁都洛阳,作为唯一的正式国都。这一决定引起了民心浮动,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而推迟。由于农民起义的迅速爆发和蔓延,迁都洛阳的计划没能真正落实。

光武中兴——古典时期的丝路起点

23年10月,绿林起义军拥立的玄汉定都洛阳。24年,王莽败死,玄汉迁都长安,不久失败,全国陷入混战。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以此为根据地,先后荡平赤眉、王郎、彭宠、张步、隗嚣、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统一中国。

东汉洛阳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扩建。汉光武帝广建宫殿和台、观、馆、阁,于城外东南侧建宗庙,城外西南侧设社稷。又在城内北侧和城外以东、以南开金市、马市、南市等集市。宫城最初只有南宫,汉明帝于南宫以北新筑北宫,从而形成了南北二宫城相互对应的格局。

汉光武帝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史称“光武中兴”。洛阳令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得到汉光武帝的支持和嘉奖,被称为“强项令”。57年,汉光武帝崩于洛阳南宫前殿,葬原陵(今洛阳孟津县铁谢村)。自此历代帝王公卿将相纷纷选择安葬邙山,形成了罕见的文化景观邙山陵墓群。汉明帝即位后,为统一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画像,供奉在在洛阳南宫云台阁,称云台二十八将。

从洛阳出发的征服与探索远迈前朝。窦固、窦宪多次讨伐北匈奴,大获全胜,斩杀俘虏无数,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永远地解除了匈奴北方边患。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以三十六人征服鄯善、于寘诸国,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千古名句。他更善于用外交手段安抚,西域五十余国先后降服汉朝,复置西域都护。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罗马帝国,经条支、安息,到达波斯湾沿岸,是历代官方使节到达最远的一次。洛阳是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起点。年,罗马派遣的使者抵达洛阳,以五贤帝之一安敦宁皇帝的名义向汉桓帝进献了礼物。汉朝也从罗马使者手中得到了天文学的书籍。丝绸之路的两端第一次实现了直接交流。

东汉洛阳的开放,为佛教传入提供了土壤。汉明帝夜梦金人,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遂“感梦求法”,令蔡愔、秦景、王遵等人于64年赴天竺求佛法。他们在大月氏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于67年来到洛阳。汉明帝赦命在城西的雍门外按天竺式样建造了一组建筑给高僧居住,以僧人们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自建立后,便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传播中心,被佛教界尊为“释源”和“祖庭”。摄摩腾和竺法兰在寺内的清凉台翻译出了第一部汉语佛经《四十二章经》,后来另一位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历朝历代有许多中外僧侣来此览经求法。

东汉洛阳是全国儒学的中心。多位皇帝热心提倡儒学,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学派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需要中央统一创建标准。79年,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公开讨论五经。会议连续举行了一个多月。会后,班固奉旨对会议内容加以总结,写成《白虎通义》4卷,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

东汉洛阳开创了古代高等教育的先河。汉光武帝戎马未歇,先兴文教。29年10月,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今洛阳偃师市太学村),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四方学士云集京师。汉明帝还到太学行礼讲经。太学讲堂“长十丈,宽三丈”,后扩建成房,室,太学生人数多至人。随着朝政日益腐败,太学生开始参与政治,反对宦官统治,成为东汉后期一股重要的力量。年,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由蔡邕、堂溪典、杨赐、马日磾等人书写的石碑,立于洛阳城南太学门外,并列相接,共刻《易经》、《论语》、《尚书》、《春秋》、《公羊》、《鲁诗》、《仪礼》七种儒家经典。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熹平石经》共四十六石,各高一丈许,宽四尺,两面刻字,共二十余万字,书法为汉隶成熟时期庙堂巨制的代表作品]。自刻成后几经战火,损坏严重,近年原碑址附近仍陆续有残石出现。洛阳太学鼎盛于东汉,魏晋继承,是世界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

东汉洛阳诞生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张衡仕官于洛阳,他制作了以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发明了能够探测震源方向的地动仪,发现了月食的原因,绘制了记录个星体的星图,计算圆周率准确至小数点后一位,阐释了浑天说的宇宙论。张衡的成就与西方同时期的托勒密媲美,地位为现代天文学界所肯定。洛阳也成为世界第一个安装自动旋转的天球仪和验震器的城市。灵台是张衡任太史令时观测天象的地方。宦官蔡伦用树皮、破布、鱼网等廉价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汉和帝,得到推广和普及。造纸术发源于洛阳,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了一连串的社会变革。

东汉洛阳诞生了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汉章帝喜爱草书,隶书草写又被称为“章草”。班固《两都赋》描述洛阳、长安繁华,歌颂汉朝国势,为汉赋中的精品。张衡《二京赋》辞藻典雅瑰丽,其中《东京赋》描写洛阳形胜和汉室仪轨。班固在洛阳完成了《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典雅远奥。以后官修史书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这一时期,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班固的《咏史》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其后文人五言诗如雨后春笋,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疾邪诗》等。《古诗十九首》创作于东汉末年的首都洛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曹操早年曾为官洛阳,写下《蒿里行》和《薤露行》伤悼洛阳的被毁,四言组诗名篇《步出夏门行》借用乐府旧题,即得名于京师洛阳西北城门“夏门”。

东汉中后期,洛阳上演了多次宫廷政变。汉和帝的嫡母窦太后让兄长窦宪掌权,专横跋扈引起汉和帝不满,亲政后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汉殇帝刚满三个月就登上帝位,邓太后和兄长邓骘掌握了实际权力,殇帝死后又立汉安帝作为傀儡,汉安帝亲政后将邓氏家族屠灭。汉安帝宠幸阎皇后,沉湎酒色导致朝政腐败,西羌战乱日益严重。安帝乳母王圣陷害太子刘保,导致其被废黜。汉安帝去世,阎太后兄妹把持朝政,立年幼的北乡侯刘懿为帝。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氏,并迎立刘保为汉顺帝。汉顺帝对宦官与外戚放任自流,导致梁氏长达20多年的专权,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汉冲帝、汉质帝都被牢牢控制。汉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就被毒死。年,汉桓帝联合宦官诛灭了梁氏,宦官开始成为政府的主导力量,腐败比外戚更甚。这引起了很多士大夫的不满,他们与外戚联合,一同对抗宦官,最终导致了两次党锢之祸,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政府。汉灵帝把朝政全交给宦官,使政局更为恶化。年,黄巾之乱爆发,全国陷入混乱。

年,汉少帝即位。掌控朝政的外戚何进打算铲除宦官势力,采纳士大夫领袖袁绍的建议,让正驻守西北的董卓率兵进京。但事情泄漏,何进被宦官谋杀。袁绍率军攻入洛阳宫城,屠杀宦官,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同归于尽。董卓到达洛阳控制了朝廷,为树立威望改立汉献帝。关东地方势力不满,推选袁绍为盟主,组成联军讨伐董卓,逼近洛阳。年,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京师洛阳,经营数百年的洛阳城遭到严重毁坏。年,趁长安发生内斗,汉献帝和群臣逃出长安,回到洛阳,但洛阳已是一片废墟。

京洛年少

极简洛阳史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最顶尖的白癜风专家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yizx.com/gysyy/3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