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美女在巩义帝后礼佛图石壁再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巩义留下了那些遗迹:

洛神赋———芝田镇益家窝村洛河一带

一、文采风流《洛神赋》。此为巩义市芝田镇益家窝村洛河一带水域,也是《洛神赋》创作地。魏文帝黄初三年(年),陈思王曹植到京师洛阳朝拜后,返程至芝田渡洛水(今益家窝渡口)响起洛神赋宓妃的传说,受宋玉《高唐赋》《神女赋启发创作了流传千古的佳作洛神赋。各种》描绘的那位美艳绝伦、青春永驻的“凌波仙子”,令多少人神往不已!《洛神赋》是河洛文化中光辉灿烂的篇章。

巩义石窟寺

二、洛河北岸北魏石窟

(一)石窟寺。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大力山下。此寺创自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年——年),初名希玄寺,唐时更名净土寺。寺院后边靠山开凿的“巩县石窟”年被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现有五个窟,三尊摩崖大像,一个千佛龛及个摩崖造像龛,尊造像,篇造像题记及其他铭刻,自西向东排列在多米的岩壁上,形成了一处相对集中的石窟群落。窟内石刻艺术精美,战佛、帝后礼佛图、飞天、伎乐人、藻井等尤为驰名。

大力山

(二)大力山。整个邙山大部分都是土质,只有这一段是石质的,属于黄砂岩,石质硬度小,容易风化。整座山看上去很像一只卧虎,所以俗称白虎山,前面突兀的山头叫白虎头,山上有一座唐代修的镇虎之塔。巩县石窟现存的五个洞窟就在大力山下,从西到东依次排列。

皇帝礼佛图

(三)《帝后礼佛图》之一。位于第一窟南壁东侧上部,最早发现于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但年被不法分子盗往国外之后,巩县石窟的帝后礼佛图就成了全国仅有的,堪称国宝。它描述的是皇帝和皇后带领着皇宫大臣和公主嫔妃礼佛的一个场面,也被称为《帝后出行图》,年发行了一套国际邮票,就是这组《帝后礼佛图》。

皇后礼佛图

(四)《帝后礼佛图》之二。位于第一窟南壁西侧上部。图中比丘尼焚香引路,头戴莲花观的皇后带领着公主嫔妃们前去礼佛,她们雍容华贵,仪态万方。侍女们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提擎衣裙,有的执扇打伞,与皇后一起缓缓走向佛殿。最可贵的是上面的颜色,有红色、蓝色、黑色都是多年前彩绘上去的,现在依然保存完好。

站佛

(五)摩崖大佛。是一尊释迦牟尼佛的站像,也是北魏同时期我国所保留最高的一尊站佛像。它通高为5.3米,因为是外壁雕像,易风化,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可看出其极具慈祥的面庞。

第三窟佛龛

(六)第三窟佛龛。上部飞天以生动自然、轻盈灵秀而闻名于世,是飞天雕刻中的代表作。飞天起源于古印度佛教经典,是自由快乐的天神,通过跳舞、演奏音乐、焚香散花来侍奉佛祖。这对飞天一手拿着莲花枝,一手托着莲花蕾,体态修长,薄纱透体,飘带自脖后绕至两肩前再翻到腋下向后飘扬,自腰肢以下向上折曲几乎达到90度,加上身后飞舞的彩带和下面的五彩祥云,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在空中缓缓飘落、轻轻飞舞的一片羽毛,因此比别的飞天更具轻盈飘逸之美,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飞翔感。

飞天拓本

(七)第三窟中心柱飞天拓本。其高浮雕技术更让飞天显得栩栩如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yizx.com/gysxx/12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