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重大考古发现,距今有5300年,

众所周知,说起中国的文明史,大家都知道有五千年的历史,那么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哪里?由于史前资料的缺失,一直以来都没有最终定论。前段时间,考古专家在河南进行考古发掘时,终于找到答案。今年5月份,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遗址,经过考古勘探发掘和碳十四的测定,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年前后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巨型聚落遗址。考古专家表示双槐树遗址很可能是距今年前后古国的一处都邑遗址,因为遗址位于河洛中心区域,故考古专家们命名为“河洛古国”。

据专家介绍,双槐树遗址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残存面积达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还有3处共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另外发现有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大型中心居址区位于内环壕的北部正中,在居址南部修建有两道围墙,主体长约多米,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封闭的半月形结构,面积达多平方米。墓葬为东西向,墓主人仰身直肢,头向西。这批墓葬是目前已知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布局结构最为完整、最具规划性的墓葬区。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代表性观点有“满天星斗说”“相互作用圈说”“重瓣花朵说”“文明起源模式论”等。“文明起源模式论”的提出者李伯谦认为,河洛古国的一系列考古成果,为探讨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提供了可能。

古代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有关于黄帝时代“一百年,地裂,帝陟”的记载;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记载:“黄帝将亡则地裂”,表明发生了地震,黄帝部落就迁走了。巧合的是,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了多处地震引发的裂缝遗迹。地裂缝遗迹发现于遗址内壕和中壕东南部解剖沟内,呈东西条状,错乱交叉,缝内有淤积黄土,还有明显的地层错位现象。相关专家现场确认,认为可能是地震引发的裂缝,且震级在6.0级以上,而河洛古城很可能是黄帝时代的都邑。

考古专家表示双槐树遗址发掘,证实在年前后属于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专家表示在这一阶段,文化上的中国已经形成雏形,在年前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而以其为代表的“中原文明模式”,具有引领性的文明发展模式,规模宏大的高等级建筑,严谨有序的聚落布局,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尤其是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yizx.com/gyshj/12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